首页 资讯 正文

台青话融合|林久雅:我在北京“更新”美好生活

体育正文 235 0

台青话融合|林久雅:我在北京“更新”美好生活

台青话融合|林久雅:我在北京“更新”美好生活

林久雅:这份工作既是更新城市的(de)美好生活,也在更新自己在大陆的人生。 受访者(shòufǎngzhě)供图

北京市西城区原物资部大院内,一家名叫“金树如院”的(de)人才(réncái)公寓深受年轻人(niánqīngrén)喜爱。2023年起,这栋迄今已有60年历史的老旧宿舍楼,变身金融街控股(kònggǔ)的首个城市更新类长租公寓,通过结构加固及内外部全面焕新,以(yǐ)现代简约、配置全面的品质公寓形态正式面向市场,成为周边新的商业热点和网红打卡地。
这是台湾青年林久雅在北京(běijīng)工作以来负责的(de)又一个城市更新项目。从多元配套让品质生活(shēnghuó)一站式满足,到特色居住让专享体验全面实现,作为北京金融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、北京金树住房租赁有限公司项目副总监,林久雅正致力于激发城区老楼的“年轻(niánqīng)态”,助力城市更新向“青”而行。在她看来(kànlái),这份(zhèfèn)工作既是更新城市的美好生活,也在更新自己在大陆的人生。


“北京对台胞(táibāo)的接纳,早已化于无声处”


“在两岸婚姻家庭中(zhōng)成长起来,我的(de)小家就是一座连接两岸的小‘桥’。”2024年在首届“京彩台湾”两岸青年短片征集大赛(dàsài)颁奖典礼(bānjiǎngdiǎnlǐ)上,林久雅作为台湾青年代表分享(fēnxiǎng)了参与大赛宣传片录制的感受。她在现场还分享道,征集到的短片内容丰富、题材多样,真实(zhēnshí)反映了两岸同胞多彩的生活场景。看完短片后,我感知到的是“不同”生活体验背后的“相同”情感共鸣,是两岸血脉与文化的同根同源。
“我学北京话就特别快,感觉语言基因就刻在DNA里。”林久雅说,虽然自己出生在台湾,却从小就一直在大陆读书。因为母亲是北京人,林久雅从小学开始(kāishǐ),每年都会(huì)跟着母亲从大陆其他地方回北京探亲,而北京四合院的(de)亲切感(qīnqiègǎn)也早已在她心里扎根。回想初到大陆的感受,林久雅说,那时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,但身边人的友好让她快速适应了环境。“那时我读书换了几所学校,总(zǒng)频繁插班和转学(zhuǎnxué),父亲当时在浙江金华创业,所以当地台办(táibàn)特别关照我们,给予我很多(hěnduō)暖心支持。”
林久雅(línjiǔyǎ)的父亲从台湾桃园大溪深山走出,母亲为爱情从北京远嫁宝岛台湾,一个北上开拓,一个南下扎根(zhāgēn),一家人用双脚丈量海峡两岸。林久雅说,“父亲曾在浙江、上海等地经营(jīngyíng)地产开发、景区运营和农业科技等项目。如今父母和妹妹已(yǐ)回到台湾生活。”
“刚回到台湾时,母亲一度不太适应新生活,父亲就带她(tā)周游了台湾。某天我们惊喜地发现,母亲开通了短视频(shìpín)账号,开始(kāishǐ)分享自己游历台湾全岛各处见到的(de)风土人情(fēngtúrénqíng)。”林久雅说,丰富的视频内容引起海峡两岸网友互动,常现网友“看到美好景色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”“祖国(zǔguó)宝岛的一切都那么美好”等暖心评语。因此她的母亲还成了台湾知名的“大陆新娘”。
2014年,林久雅到(línjiǔyǎdào)中国传媒大学读传播学本科,毕业后她选择留在了北京从(cóng)事地产行业城市更新工作,开启(kāiqǐ)了她的职业生涯。10来年的时间,林久雅实现了从普通员工到单位骨干(gǔgàn),再到管理层的蜕变。
谈到在北京工作这些年职业生涯的心路历程,林久雅(línjiǔyǎ)坦言,刚工作时,自己(zìjǐ)曾担心可能会因为自己不是北京户籍(hùjí)而被公司质疑未来(wèilái)工作的“稳定性”,但后来看到公司在选人用人时,所有人的标准都一样——无论是不是北京户籍,看重的是个人业绩(yèjì)、能力、经验,直到那时(nàshí)自己心里才开始释然。“我后来听说我来求职时,公司一开始并没有想招新人,因为我有房地产咨询实习的经验,才被破格录取。”
从入职时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同事奔波各单位(dānwèi)为她默默办理就业手续到公司领导任命她为管理层时的信任,都让林久雅感觉:北京(běijīng)这座城市对台胞的接纳,早已化(huà)于无声处。
“记得参加(cānjiā)某次青年座谈会时,我分享过这样一段话:‘台湾青年怎样才算真正了解并(bìng)融入大陆生活?应该是被这个地方接纳了、被工作团队接纳了,没人会觉得你和(hé)(hé)别人哪里有不一样’。”林久雅说,目前北京的工作环境和状态(zhuàngtài)让她(tā)很满意,公司的信任和培养也给了她干事创业的底气,“如果没有特殊状况,我会一辈子在北京工作和生活。”


“台青长期立足大陆,须(xū)练就好自身本领”


林久雅说,父亲(fùqīn)常教导(jiàodǎo)她,做人做事要有铁一般的意志。工作后的林久雅,也将自己炼成了“铁人”。
“中国再保险中心物业项目(xiàngmù)是我入职北京金融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后接的(de)(de)第一个项目,我也是部门第一位面对这种(zhèzhǒng)全新的委托管理服务项目的员工(yuángōng)。因此,我必须付出比别人(biérén)更多的努力才行。”林久雅说,刚开始接触这个项目时,工作上始终保持饱和状态,甚至有几次休息日陪从台湾来北京游玩的妹妹时,也在不停地接打电话,“路是自己选的,就得接受(jiēshòu)选择带来的所有确定跟不确定。自己选择留在北京,我就得给自己的选择有一个交代。”
林久雅说(shuō),刚工作时,客户不是(shì)很信任她,原因是觉得她“太年轻”。后来,林久雅凭着自己努力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的服务水准(shuǐzhǔn)慢慢地改变了客户之前对自己的看法。
从参与招标到主导(zhǔdǎo)立项,从职场新人到项目(xiàngmù)负责人,在公司多年的实践历练,让林久雅对城市更(gèng)新的理解越来越深入。在她看来,城市更新(chéngshìgēngxīn),就像是一座城市的“新陈代谢”,需要不断演变和迭代(diédài)。“城市更新最重要的是理念,从业者不能受限于现有设计标准(shèjìbiāozhǔn),思维观念要足够开放,设计理念要新颖多元,才能把一些更贴合人性化和贴心的设计元素‘搬’进项目里。”
林久雅说,就比如“金树如院”项目中(zhōng)的(de)家具部分,床头软包配置安全充电插口、抽拉水龙头集成智能淋浴设备、洗手间安装毛巾电热烘干架、旋转电视支架支持(zhīchí)多角度观看等的改装,均深受年轻人追捧。“以前外出住宿,最发愁的是行李箱如何美观(měiguān)便捷地放置。为给长期(chángqī)居住者营造更充足的储物空间,在该项目中,我们就把床下空间抬高(táigāo),可完美存放28寸行李箱,床下还能摆放(bǎifàng)折叠收纳箱等用于(yòngyú)储物。这是结合我个人诉求进行的改造,类似的设计还有很多。”林久雅说。
“房间(fángjiān)足够具有吸引力,才能留住年轻人居住。”林久雅认为,年轻人聚集才能为老城区注入生机活力,她在北京市大兴区调研(diàoyán)时发现,一些(yīxiē)设施较老的(de)地段经过城市更新后,竟成了(le)年轻人的“新宠”。她还以台湾某(mǒu)民宿(mínsù)为例说,“我妹妹租住过的一个小区,就是(jiùshì)把旧居民楼进行翻新做管理。除房间设计更加年轻化之外,委托管理方还对租户进行严格把关,进一步确保住宅的安全性,各方面配套服务也相对较成熟。这不仅提升了小区形象,也让更多年轻人选择来这里定居。”
在林久雅看来,两岸同胞是(shì)一家人,台湾青年到大陆发展(fāzhǎn)是“再自然不过的事情”。对于未来考虑留在大陆发展的台湾青年,林久雅说,祖国大陆足以容纳许许多多(xǔxǔduōduō)台湾青年的梦想,只要他们足够努力,定会有所收获,但过程当然(dāngrán)也不会太轻松,只要有扛住压力、稳定心态、明确目标和坚定执行力等必备(bìbèi)素质,就一定能更好(gènghǎo)地在大陆长期立足,以青春与汗水创造无愧于时代之绩。

新媒体编辑:叶瑶楷(实习(shíxí))

台青话融合|林久雅:我在北京“更新”美好生活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